言语逻辑缜密,又不乏风趣;做事追求完美,尽力不留遗憾。学习是他的习惯,领略祖国大好山河是他的爱好,随性与真诚是他的人生态度。他一边学习,一边生活,始终热爱生活,活出生活最精彩的一幕。他就是王旭,来自2019级法学创新班,是身兼数职依旧从容的年级第一,也是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一个不太“寻常”的国奖得主。在他的人生答卷上,从没有设置标准答案。他认为,人生只能由自己定义。
他与法学的邂逅,是一场美丽的意外。报读专业时,王旭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在自己爱好范围内随性选择,“可以说我选择了法学,也可以说是法学选择了我。”
最初接触法学,了解到专业知识的复杂性,而且到大四还有法考这一大难关,王旭的心中难免忐忑。在这种情况下,王旭不敢松懈,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课后刷题,采用偏向文科类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偏向理论性的法律史、法理学、宪法学效果很显著,他的大一专业课的成绩跃居全级第一。
王旭主要钻研知识产权方向,知识产权并不是一个纯法学的学科,十分考验一个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喜欢数学的他在知识产权领域找到了与数学的融合的方向。正是有着这份优势和兴趣,王旭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为与经济学相关,在多学科视角下去全面地看待一个问题,在他看来,这是创新也是突破,许多问题也在多学科的联合视角下变得更加清晰。同时,深厚的数学功底和牢靠的法学专业知识也为王旭处理双学科交叉和思考不同领域的问题起到了很大帮助。法学与数学结合可以有不错的效果,法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王旭有着无数的可能,他未来的选择也不会止步于数学和法学。
通过这几年对法学专业的学习,王旭从一开始的全然陌生,到现在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学知识、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法学。对王旭来说,法学培养了他的逻辑感和理性思维,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许多法律的专业知识,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社会现状。法学让王旭的思维更加缜密,他从中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王旭与法学,是机缘巧合,更是命中注定。
学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个方向走到底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中间也会有转折和曲折。随着深入学习民法、刑法这样的部门法,王旭渐感吃力,平日里做题也总是对少错多。经过与老师沟通和自我反思,王旭意识到题海战术行不通了,它只是比较适用于应用型的课程,但是却无法帮助他更深刻地学习法学其他类型的课程。从大二开始,王旭慢慢地将题海战术转换成学术性的研究,会研读一些著名教授的论文和著作。比如在学习民法时,王旭研读了王利民教授的著作,让他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对于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不再是单一的。他会更加理性、成熟地用法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看到社会热点事件的时候不会过于感性,而是更加客观。
正是在学习法学专业的过程中,王旭逐渐形成了一套学习方法。在课后,他会按时梳理学过的知识,用框架图的形式清晰地总结知识点;他对时间进行严密的分配,严格地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样一样地完成。空闲的时候,王旭还会搜集一些文献进行研究,尝试对一些问题展开论文式的书写。王旭说:“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学科,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事情。”
对于王旭而言,法考并没有那样难,因为平时的积累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旭认为平时的积累非常重要,学习法学不需要做特别多题目,因为很多时候法学的学习靠的是理解,在理解的情况下深入对概念的解读和案件的分析会比题海战术来得有效。“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立法者为什么要这样立法,立法是为了防止一些什么事情,或是平衡什么样的一种权利,这样的思考对于我们深入学习会有更大的帮助。”王旭解释说。我们为胎儿立法是为了保障胎儿的合法权利,对犯罪的定罪量刑是为了防止这类犯罪再次发生,而我们在量刑上的有范围幅度是为了权衡伦理与法律。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王旭对于法学有自己更新的理解和看法,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理论,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只是有些学说在某些时刻更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比如说看待出生这样一个观点,不仅可以从法律上的户籍登记作为界定标准,还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婴儿与母体分离并生存下来作为标准。在分析知识产权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法学不是单一的学科,它是各种学科融合的,这是区别于大众普遍认识的法学,他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学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我做任何事都想要追求极致的完美。”这是王旭的处事态度。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三好学生称号的获得,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每天王旭都会对自己的一天做好精确的计划,对他来说,按照计划一项不落地执行是给自己定下的规则
王旭在工作和活动中尽职尽责,作为省学联干事、兼职辅导员、院就业活动中心负责人、辅导员助理、学习委员,即使身兼多重学生干部职位,王旭也不觉得学习和工作很难平衡。通过大学四年的学生干部经历,王旭认为,个人能力和时间规划都很重要。首先要平衡好学业和工作,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只要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妥当,学习和工作都是可以兼顾的。
除了学习和工作,王旭也会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从中收获不同的经验和知识。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时候,王旭首先找到了自己的辅导员梁嘉乐老师,双方对于非遗热点的看法一拍即合,选定了非遗作为比赛方向。至此,王旭协同师友组成了一支青春而强大的团队,作为队长,他带着整个团队由制定计划目标到一步步落实完成,队员们也在各自擅长的部分发光发热。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王旭与伙伴们并肩作战,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经过长期的相处和磨合,他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代表学院和学校参加比赛时,王旭有时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在一些专家和学院老师们的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比如:如何与领导沟通、如何能够更好地展示项目、怎样制作更适合的PPT,如何用不同视角看待问题,不同的调查方法,查阅不同的资料去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对于资料的收集整理,王旭会在不同的网站大面积地搜寻,然后打印出来后做好标记,分类整合,进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他在志愿活动中发光发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要有作为青年的担当,”王旭认为一个大学生要做到品学兼优,就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王旭经常参加志愿活动,他认为志愿不仅仅是一种奉献,更多的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作为青年的担当。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之后还能够去反馈社会和服务社会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从遥远的甘肃跋山涉水来到广东,王旭最初并不习惯,从干燥到湿热,他一度水土不服,老师和同学们常常热情地帮助他,让他能够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他们的关心让王旭倍感温暖,也让他收获了珍贵的师生情和友情。在广州生活时间长了,王旭开始喜欢上这座有趣的城市,喜欢喝广东凉茶,喜欢针灸,喜欢打卡各种旅游景点,广州这座城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在这广州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个选择,王旭不遗憾不后悔。
对于未来,王旭认为一个人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他准备去尝试更多不同的领域。学法不一定必须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未来也不一定非要追求高薪的职业,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合适的岗位发光发热就好。
“海阔凭鱼跃,山高任鸟飞。”新时代给每一个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正值青春的王旭也在尽情地拥抱这个多元多彩的世界。关于未来,王旭将探索不同的领域;关于人生,王旭也会书写出属于他的答案。他在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的同时,也在认真工作、欣赏美景、享受美食,去拥有自己随性且多彩的人生。对于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活,王旭从未感到遗憾,因为他正在书写由自己定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