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汪建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
【讲座主题】从毛泽东诗词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主要内容】
一、从“学不成名誓不还”到“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从一介书生变成指点江山的热血青年
二、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从上下求索到彻底改变中国命运
三、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从重视民众到一切依靠人民一心为民
四、从“管却自家身与心”到“拒腐蚀、永不沾”,毛泽东从注重修身变成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讲座全文】
各位网友:大家好!
老朋友又见面了!最近几年,初心这个词的使用非常频繁。初心,本意是指做某件事最初的动机、原因、理想或愿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自《华严经》,在佛教中流传很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这个词,把它纳入到了共产党人的话语体系,使其成为政治词汇。他将“不忘初心”变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重要提法,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它的蕴涵与意义。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主题引领全文,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十九大报告又把“不忘初心”作为大会的主题词,明确提出将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初心和使命关系密切,无法割裂开来。初心,侧重的是动机、希望和理想,是内生动力;使命,强调的是任务、责任和担当,是赋予动力。初心是出发点,是目标导向的;使命是归宿点,是结果导向的。没有初心的激发,使命根本无法完成;而没有使命的驱使,初心必将迷失方向。
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毫无疑问,毛泽东的初心,就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浓缩和艺术载体。今天,我从历史、实践、人民和品格这四个维度,通过分析毛泽东诗词来解读毛泽东的初心,进而更好地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
一、从“学不成名誓不还”到“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从一介书生变成指点江山的热血青年。
这是历史的维度。初心有一个不断萌发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曾说:“我小的时候也没有多大的志愿和抱负,也没有想干出多么大的事业来。”还说:“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一九一八年才读马列主义。”随着人生道路的不断探索,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初心逐渐形成,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
1906年秋,十三岁的毛泽东在井湾里的私塾读书。他对传统私塾封闭刻板的教育模式非常不满,写了《井赞》,表达了扩大视野、个性自由的渴望: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青青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毛泽东改写了一首诗《七绝·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时的毛泽东还是一介书生,和普通读书人一样渴望金榜题名。他借此向父亲表达一定好好读书、学有所成的决心,同时表达好男儿志在四方的人生追求。
1915年3月,同窗挚友易昌陶病故。毛泽东挥笔写下的情真意切的《五古·挽易昌陶》,还写有一副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上联是说日本人觊觎我锦绣河山。而中国社会又极为黑暗肮脏,正期待我们去彻底洗涤,你却一死了之,叫我如何济世救民?下联是说国难当头,战争风云弥漫,你的生命之花还没有绽放,还没有报效国家,却撒手西去,死得真不是时候!这副挽联抒发了一个热血男儿的忧国忧民之志。
1915年5月7日,袁世凯悍然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生群情激愤,集资刊印了揭露日本侵华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书刊《明耻篇》。毛泽东在其封面上奋笔题写了《四言诗·〈明耻篇〉题志》: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青年毛泽东的志向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受到许多激进思想的熏陶,对中国的黑暗现实有了深刻认识,救国救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青年毛泽东日渐成为社会政治家和职业革命家,忙忙碌碌、四处奔波。但他也有爱情婚姻,事业和家庭很难并驾齐驱。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他不得不把个人感情深藏于心。
1921年,他写了一首独具婉约情调的《虞美人·枕上》,诗中写道:“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这首词写得情意绵绵。毛泽东和杨开慧是革命伴侣,他们聚少离多。夜深人静时,毛泽东也不免思绪万千、彻夜难眠。
青年毛泽东在处理夫妻关系时,也难免有欠妥的时候。他曾把元稹写的《菟丝》抄给杨开慧。其中一句这样写道:“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毛泽东的本意是希望她不要儿女情长而耽误他的工作。杨开慧也是共产党员,她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帮他抄写文稿,还要操持家务。她感觉伤了自尊,一肚子委屈,导致夫妻之间一度闹起了别扭。
1923年12月,毛泽东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的“一大”。临行前,他给杨开慧写了《贺新郎·别友》,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其中“知误会前番书语”一句,指的就是因《菟丝》引起的矛盾。“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毛泽东与杨开慧志同道合,一点小误会只是过眼云烟。“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毛泽东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初心,从个人情感中挣脱出来,毅然决然地踏上新的革命征程。
1925年秋,毛泽东从长沙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前,重游橘子洲头,写下豪情满怀的《沁园春·长沙》。这是青年毛泽东的代表作,反映了写诗时的复杂心情,追溯了湖南一师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正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毛泽东已经是坚定的革命者,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
二、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从上下求索到彻底改变中国命运。
这是实践的维度。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实现了他的初心,也成就了千秋伟业。
1920年11月,毛泽东创建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最早的党组织之一。1921年初,毛泽东把新民学会的宗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不仅仅是新民学会的宗旨,也是毛泽东的毕生追求。
旧中国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腐败,内忧外患,满目疮夷。“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地主重重压迫”“遍地哀鸿满城血”“重庆有官皆墨吏”“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为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正确道路,毛泽东上下求索。用毛泽东的三句诗,就能勾勒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
第一句是《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曾自注:“在北伐以前,军阀统治,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拯救中国?他还在苦苦地探索。
第二句诗是《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后来解释“心潮”时写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日,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抗,从此找到了出路。”秋收起义失败后,他独辟蹊径,引兵井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三句诗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间正道是沧桑”。南京解放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中国革命道路是人间正道,是能够实现共产党人救国救民初心的唯一选择。
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进程中,毛泽东经历了“问天”“比天”到“翻天”“换天”的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中有“天”字的诗句很多。诸如“万类霜天竞自由”“人生易老天难老”“极目楚天舒”“天堑变通途”等等。这些诗句当中的“天”,要么指与地相对的无边苍穹,要么指自然界,其涵义与人们对“天”的一般解释没有什么区别。在毛泽东的思想观念中,“天”有着极强的政治色彩,反映着毛泽东的革命诉求。
一是问天。“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尽管没有出现“天”字,但“寥廓”二字指的分明就是“天”,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屈原的长诗《天问》。这是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的发问,表现出毛泽东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大胆质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二是比天。到1936年《沁园春·雪》中“欲与天公试比高”时,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央红军已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开始东征,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已经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方法。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天公”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而毛泽东却不信邪,要与“天公”分庭抗礼。“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我们丢掉了天条。”毛泽东信奉的理念是“造反有理”。
三是翻天。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最终目的,显然不是要与“天公”平起平坐,而是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中国革命胜局已定。“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毛泽东由衷赞叹:“天翻地覆慨而慷”“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四是换天。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时,感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新中国成立已经十个年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已经换了新天。
解读毛泽东的初心,不能不提到《西江月·秋收起义》。它不属于毛泽东诗词的精品力作,但如果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去衡量,这首词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意义。“霹雳一声暴动”,穿长衫的毛泽东开始带兵打仗,成为用枪杆子改写中国历史的军事家。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产党人抛弃国民党的旗号,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旗帜。当年曾有一副对联:“斧头劈出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工农阶级从此有了由自己的兄弟组成、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子弟兵!
反动派对革命武装极尽污蔑之能事,斥之为“匪”为“寇”,而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称之为“天兵”:“六月天兵征腐恶”“天兵怒气冲霄汉”。在古人的心目中,“天兵”是天神之兵,而在毛泽东看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天兵”是革命武装,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根本依托,是正义之师,是仁义之师。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引兵井冈,建立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他专门为井冈山题写了《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这一现象绝无仅有,足见井冈山在毛泽东内心深处的情结之深,分量之重。
三、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六亿神州尽舜尧”,毛泽东从重视民众到一切依靠人民一心为民。
这是人民的维度。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共产党人的初心,说到底就是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人民”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范畴。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支配毛泽东一生的灵魂,是激励毛泽东奋斗终生的不变初心。
毛泽东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形象地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目的在于拯救民族危亡,重整祖国河山,解除苍生苦难,增加人民福祉。他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中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毛泽东始终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是真正的英雄。“中华儿女多奇志”“六亿神州尽舜尧”,是毛泽东人民观的诗意表达。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在解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明确说明“是指无产阶级”。
毛泽东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他放手发动群众,“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毛泽东坚信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泽东用如椽大笔塑造了人民军队的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业。他们是正义的化身,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不到长城非好汉”“万水千山只等闲”“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宜将剩勇追穷寇”。他们坚不可摧,势如破竹,能够征服一切敌人。“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横扫千军如卷席”“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百万雄师过大江”。
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初心没变,但具体任务已变成千方百计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经济建设来医治战争创伤,摆脱落后面貌,使中国人民尽快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解放后,毛泽东诗词侧重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他欣赏“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的发展局面;赞扬“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建设成果;调动“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冲天干劲;培养“不爱红装爱武装”“拒腐蚀,永不沾”的一代新人;憧憬“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美好社会。
四、从“管却自家身与心”到“拒腐蚀、永不沾”,毛泽东从注重修身变成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这是品格的维度。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和伟岸人格。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
1903年,毛泽东在南岸私塾读书。有一天,他偷偷到南岸池塘玩水,被塾师邹春培发现,责令其对对子。上联是“濯足”,十岁的毛泽东从容应答:“修身”。
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员罗章龙决定赴日本留学。毛泽东赋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为其饯行,其中写道: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新民学会汇聚了一群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他们志存高远,砥砺品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之后,毛泽东的思想境界不断升华,成为他“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
毛泽东的崇高品质内容丰富,这里提示几个要点。
第一,深厚的爱国情怀
毛泽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维护尊严、追求独立、寻求解放、谋求幸福的真实写照。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以山为题,《浪淘沙·北戴河》《七绝·观潮》等专门写水,含有山水的诗句不计其数。他笔下的山,仪态万千、瑰伟雄奇;他笔下的水,神奇曼妙、变幻无穷。“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把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深沉的忧患意识
中国革命前途光明,道路曲折。1927年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中国大地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吟成苍凉沉郁的《菩萨蛮·黄鹤楼》。诗中的“茫茫”“ 沉沉”“ 苍苍” 笔调压抑,毛泽东内心也不免充满忧虑和苦闷,表达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苍凉心情。
1934年夏天,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受挫,毛泽东写下《清平乐·会昌》,他解释“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时说:“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1935年2月写的《忆秦娥·娄山关》是长征途中的第一首作品,遵义会议扭转了毛泽东的人生境遇,但红军依然处于险境,这首作品显得极其苍凉凝重,因为他深知“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第三,勇敢的责任担当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了《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犹如长剑刺破青天,自身完好无损。一旦天塌下来,山会一柱擎天。山,俨然就是共产党人的人格化身,所向披靡。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国家出现危亡,人民出现危难时,共产党人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靠山。
第四,顽强的奋斗精神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写道:“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早在长沙求学期间,青年毛泽东就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四言诗·奋斗》: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他少年时代豪气冲天,青年时代踌躇满志,壮年时期执着豪迈,晚年时期壮心不已。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写了《七律·冬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已经69岁高龄的毛泽东依然是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第五,积极的乐观心态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总是斗志昂扬、积极乐观。“乌蒙磅礴走泥丸”,面对种种困难,毛泽东傲视万物,藐视敌人。“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各种挑战,毛泽东气定神闲、从容不迫。“要向潇湘直进”“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不到长城非好汉”,面对崇高理想,毛泽东矢志不渝,百折不挠。
乐观心态和必胜信念激发出无穷力量,使毛泽东勇往直前。他那句“当着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至今还在深刻地激励着我们。
第六,崇高的大同理想
毛泽东放眼全球,胸怀天下。《念奴娇·昆仑》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毛泽东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毛泽东抽剑把昆仑山劈成三截,原稿为“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毛泽东说:“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他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胸襟何其宽广博大!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天下太平、世界大同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毛泽东想象奇特,通过改造昆仑山来表达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实现世界大同理想的坚强决心。这也是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兴致勃勃地题写了《杂言诗·八连颂》,高度赞扬身居繁华都市,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优良传统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
毛泽东的崇高思想在《杂言诗·八连颂》当中体现得最直接、最全面、最生动。这首诗对人民军队在和平年代如何继续保持革命本色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全体共产党员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只有做到不忘初心、永不变色、牢记使命、一心为民,才能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战无不胜。
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以毛泽东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一,像毛泽东那样,“中华儿女多奇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像毛泽东那样,“风卷红旗过大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三,像毛泽东那样,“独有英雄驱虎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推诿不扯皮不塞责迎难而上敢为人先。
第四,像毛泽东那样,“六亿神州尽舜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造福,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甘苦心连心。
第五,像毛泽东那样,“踏遍青山人未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始终做到精神饱满地尽职尽责攻坚克难。
第六,像毛泽东那样,“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居安思危,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第七,像毛泽东那样,“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信心,把四个自信融会贯通成自觉意识和行动。
第八,像毛泽东那样,“胸中日月常新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己修身,高尚纯粹脱离低级趣味有道德益于人民。
各位网友,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常读常新,常悟常新。今天我就谈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再见!
专家简介
汪建新,教授,1964年9月出生,江西婺源人。1989年6月进入江西省委党校工作。2001年2月至2003年4月担任南昌市青山湖区区委副书记。2004年9月调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先后担任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主任和教务部主任,2015年8月担任学院副院长。著有《破译广告》、《问鼎名牌》、《品读历史深处的女人》、《毛泽东诗传》等专著,主讲电视系列片《毛泽东的诗人情怀》,译著有《战略管理》、《面向未来的管理———组织行为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