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14年10月17日 作者:明德璋
“能历”教育就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提供丰富实践经历的教育,其关键是在家庭、学校、区域与社会层面构建“能历”教育体系。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学历”教育与“能历”教育的融合,这有助于教育综合改革。
“学历”教育运行了很多年,许多问题已积重难返。素质教育实施了很多年,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至今在某些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教育转型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在于“能历”教育。
“能历”教育相对“学历”教育提出
什么是“能历”教育?“能历”教育是对应“学历”教育提出来的,不是否定“学历”教育,更不是反对“学历”教育,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高度提出来的。简单地说,“能历”教育就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提供丰富实践经历的教育,关键是在家庭、学校、区域与社会层面构建“能历”教育体系。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学历”教育与“能历”教育的融合。
“学历”教育的场所主要在学校,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在接受系统的、科学的知识,为学生今后最终走向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历”教育的场所不只在校内,更多在校外,包括家庭、社区和社会。“能历”教育必须扎根生活、扎根实际、扎根实践。
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读书”与“行路”就是强调“学历”与“能历”同等重要。南宋的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也是“能历”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能历”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举措,旨在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不少显著成果,但真正的“能历”教育体系在我国并没有建立起来。
“能历”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需要全社会关心、关注与支持。“能历”教育作为教育转型的着眼点,可以破解现实教育中诸多瓶颈问题,如学业负担、人才培养选拔、学习型社会创建等问题。当然,推行“能历”教育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首先是人们根深蒂固观念的阻力,其次是机制、保障和评价等问题。
“能历”教育与“学历”教育融合
现实生活中,“学历”教育与“能历”教育是脱节的、分离的、分段的。侧重于学历的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脱离,严重滞后于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倡导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上述问题已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分段式”的,学生需要花费10多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封闭”在学校里,侧重于完成“学历”教育;毕业后,进入社会开始重点进行“能历”教育。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将二者割裂开来的。笔者认为,当下的教育是“融合式”的,“能历”教育应当与“学历”教育有机整合、融为一体。
如同“学历”教育,“能历”教育也需要有课标、课程、大纲、教材、师资、培训、评价等。现有的许多学校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属于“能历”教育的范畴。许多公共场馆免费对学生开放,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等,也属于“能历”教育的范畴。但是,这些零星的活动,各校自发的行为,不等同于“能历”教育。作为“能历”教育,需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全社会共同参与。
全社会应切实开展“能历”教育
人生是一个探索意义、价值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理解,经历比结果更重要。结果只属于过去,未来才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人生没有失败,只有放弃。能力产生于“能历”,“能历”又不等同于经历。笔者认为,现在学生不是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是缺少“能历”。不去做,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能历”教育是开发潜能的教育,是丰富人生的教育。
“能历”教育的开展,除了“学历”教育以外,可以从家庭教育开始,让孩子洗一次衣服、做一次饭、购一次物、存一次款、抄一次表、缴一次费等;可以在社区进行,让学生走访一次邻居、走访一次居委会、参加一次社区活动等;可以在社会进行,让学生了解、体验不同的职业人群,写出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体验不同的行业部门,谈些改进的想法;让学生了解某一社会问题,思考改进的策略与措施等。从点上看,这些实践活动似乎许多学校都在做,但是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一贯性,还没有真正形成课程系列,还没有在全社会达成共识,更没有成为教育的主流文化。而整个社会,都是“能历”教育的场所。
“能历”教育有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维度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构建“能历”教育体系,横向维度从人文、艺术、政治、军事、科技、环保、法制等领域探索“能历”教育内容。与“学历”教育一样,“能历”教育也需要有明确的年龄分段。可以参照能力的分类,去架构“能历”教育的体系。“能历”教育还可以从层级角度分为动手实践“能历”和创新创造“能历”等;从场所角度分为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中的“能历”教育。“能历”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体系,需要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参与研究探索,需要各行业部门大力支持,需要政府出台政策给予保障,更需要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