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童年没有缺陷?难道非得用自己的一生去报复?

发布时间:2016-07-1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上周,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令人悲伤的文章,主角是马天宇。虽然他长了一张“少爷脸”,却身世坎坷。按文中所说,他有一个负债的“酒鬼爸爸”,五岁的那年中秋节,妈妈让马天宇去买了一种药;一觉醒来一摸,妈妈身体都凉掉了……作为一位六岁男娃的母亲,看到这里被戳中了泪点,几乎不忍心看下去。然而流着泪看完全文,却又感觉内心暖暖的。母亲早逝,从小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袁弘评价说:“他受的苦,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会吃过的苦。”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祸害”型的父母,开始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父母都爱子女这个残酷的现实。知乎有个主题,“童年缺爱,长大后会怎样”,有一篇回答提到了答主在国外参与的一个研究证明,童年缺爱会造成脑损伤。我们都知道脑损伤是不可逆的,似乎童年缺爱了,人生就注定是个悲剧了?就像马天宇,虽然没有父母的关爱,但至少有爷爷。所以虽然童年不幸,他却依然具有这样暖暖的性格。一步说,即使缺爱造成了脑损伤,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希望啊。研究证明,“谈话治疗,甚至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细胞。”所以,也许我们无法修复损伤,但我们还可以开辟新的道路。

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为“升华”。指的是这个人将对生活挫折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我相信,每个苦难童年的经历者,或多或少都有过想要报复的念头,报复生下他们但没有好好抚养的父母,报复没有善待他们的社会,甚至报复没有投对胎的自己……从心理层面,我无比理解和同理他们的选择。但是,也看到有些人,放下了执着的报复的念头,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来处理这段苦难对自己的影响,就是“升华”。马天宇的成长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完全有理由选择其他的防御机制,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升华”,一如上面的这些呈现。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要适度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不致过度使用而给自身造成不利或伤害。心理防御机制往往能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护心情安宁等作用。但这种防御机制也有局限性,如果一味使用防御机制,哪怕是“升华”,而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也只是在逃避面对而已。当然,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