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12中文班 蔡浩杰 2012014243005
“高考又改革了!这么折腾,我们当时练学都没得上!”爷爷扶了扶老花镜,指着报纸头条新闻自言自语着,右手上青筋微凸,发黄的指甲盖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指关节上油棕色的皮肤似老树干的死皮,却也依旧硬朗着,像解放前的中国大地,纵使沾满鲜血,可她依旧是可爱的中国。
“高考年年改,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却也没个正理儿,苦了的不还是考生、老师和家长?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和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再怎么修再怎么改也是治标不治本。”父亲接过爷爷的话,一边似有若无地答着,一边冲着开水泡茶,只见一虹热水银蛇般跃入茶碗,茶叶在开水的倾烫下上下沉浮,似小儿初醒般混沌,似上世界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依旧迷乱,却以独立初生的姿态存活着。
“就是啊,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我们,步伐再快也赶不上高考的变化,从‘3+x’到‘3+大综合’再到‘3+小综合’再到文理分科,而现在又不分文理了。这般改动,是好是坏见仁见智,只希望今后的改革能更彻底一点咯!”1985年出生的哥哥一边刷着朋友圈一边插着话,“80后”曾被冠以“跨掉的一代”,而今的他们三十而立,在新时代赶着跑的他们步入了自己也步入了中国最壮实最复杂的时代——纵使争议不断,依旧相信灿烂。
袅袅茶香,沁入心脾,微黄的灯光给这个潮汕家庭打上了浓厚的历史感,祖孙三代聚在客厅吃茶话事,谈论的是三代人的教育,又何尝不是三个时代的中国以及人性呢?
三十年代,没有方向
爷爷生于20世纪30年代,而今已是85岁高龄,几乎见证了中国从被欺凌到反抗再到奋起整个阶段,作为跨时代的见证人,爷爷谈起历史来感慨很多,自然也更有发言权。自小长在潮汕农村,年少时的爷爷和大部分农村孩子一样没学上没书读。“读书?那个时候能吃饱已经很不错了。”爷爷感慨道,“我们天天跟着父辈下地种田,读书是城市里公子哥才拥有的奢侈品。”据爷爷介绍,30年代的中国一片纷乱,鬼子扫荡,老百姓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作为典型的潮汕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可惜有好几个年少夭折和年轻去世的。包括你的曾祖父,活在解放前的他们是活活饿死的。那时我二哥去买了个小小罐的菠萝罐头给已经饿到水肿的我的父亲吃,一次也是只是用筷子沾一点点,你曾祖父当时吧唧吧唧嘴巴就说够了。都快饿死的人了,连破罐头都舍不得吃啊。”爷爷哽咽了。解放前的中国饱受欺凌,八年抗日战争加上四年解放战争,动乱的时代里,整体价值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个体价值自然毫无意义,饥寒交迫的年代里,人性也更显复杂。至于教育,爷爷在十几岁时毅然决然地跟随村里的游击队队员跑到部队报名参军,之后便开始了打游击打鬼子的艰苦岁月,之后解放后部队对干部进行了培训,再之后的他们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工作中,爷爷担任着食品公司的经理,就这样兢兢业业了几十年,直到光荣离休。
祖辈饿过肚子打过鬼子,经历了解放前的中国社会,体验过动乱时期的人情冷暖,对教育对人性自是感慨——“当时国民党部队的武器是美国直接进口的,威力十足,这不正是美国良好的教育导致的么?”爷爷一直相信,只有优秀的武装才能强大一个民族,而优秀的武装更需要教育的大投资。
六十年代,满目疮痍
1959年出生的父亲,在说到自己的青春时无奈地摇了摇头,抿了一口清茶轻轻地说:“都过去了,都过去了……”十年文革将中国的教育系统完全摧毁掉了,父亲也是千千万万知识青年之一,在毛主席大手一挥之下上山下乡。“我们挥霍了最美好的青春,在最富强的年纪里,以毛主席的名义。”知青们上山下乡接受农村农民的再教育,基本都是没有读书的,大家整天在一起干农活。“那时我跟几个哥们儿一人一个口琴,每天晚上思念泛滥了便坐在草垛上对着月亮吹口琴,那是我们的青春记忆啊。”爸爸说起知青年岁,不免激动。说起教育,更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在我们那个时候,教育是被唾弃的,教师更是被瞧不起的职业,纵使拥有一肚子学问,在集体摒弃知识的年代里,教师就算再清高,也是被嗤之以“臭老九”的名号。你外公有个朋友是个中学教师,书香门第出生,无奈遇到动乱时代,被政府打成“右派”,平时的尊师重教统统成了灰烬写入传说,被红卫兵拉去批斗,被学生指着鼻子臭骂这种荒唐事成了现实。发展到后来甚至被迫跪着从所在的小城镇爬到农村去,膝盖手掌血肉模糊。”文革时期的教育与教师是被遗忘的被唾弃的存在,灵魂工程师们非但没有受到优待,在急需知识支撑国家建设的时候,反而被凌辱。从城镇爬到农村,肉体上的摧残已不用赘述,精神上的侮辱一般人都受不了,何况是最为清高的教师?年少的父辈们跟着年少的中国一起走了弯路,在最需要知识的时候却摒弃知识,那时的中国一片混沌,白手起家的他们依旧没法找到真正的出路。“我们只是需要一个信仰!可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信仰,就算毛主席给我们指明的道路,我们也不好确定那就是明路。”“文革”时期,人心猜忌,教育崩溃,整个时代的青春都被践踏了,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中国。
九十年代,仍需改革
“好在邓小平上台之后着手了教育复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爸爸又一杯茶下肚,感慨着看着哥哥,这位生于“小平时代”的年轻人。
北大学生在游行时还打出了“小平你好”的横幅,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时代。“我们的教育就相对规范化咯,科目安排也相对合理,老师们的教学也算步入正轨。”哥哥肯定道,“不过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个问题,我们的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但举国上下一起阳奉阴违了多少年?我们挥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拿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将应试教育的牢底坐穿,对于这份上行下效的默契我们真真有点哭笑不得。当然了,我中国幅员辽阔人才众多,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暂时不失为相对合理的途经,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在素质教育上下的功夫也不可藐视,这样的风气我们理当支持,虽然收效甚微。教育,尤其是中国教育,在国内外一直被人们所诟病,或冷嘲或热讽,真正有建设性的意见却少之又少。中国教育也不断在改革,我们这些小白鼠从小学被改到大学,一路过来对中国教育也有自己看法——多少人在感慨我们教育出来的多数学生记忆力超常而思考力创新力不足。
“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行政官僚化、学社商业化、建筑浮夸化、教授娱乐化等等,当今大学教育已经慢慢堕落成为名利场,过快的大学建设让以前的象牙塔慢慢成为了历史,政府大规模的扩招使精英教育成为大众教育甚至是理论速成班,决策的不明智何尝不是没能独立思考的结果呢?希望能唤醒被流放的五四精神,将真正的独立思考贯彻到教育之中,呼唤大学的回归,回归教育的本位。”哥哥双目炯炯,如此刻的中国,年富力强,富有思考力。
祖辈的“教育”,是旧中国黄土地的黄,遍地苍茫,没有方向;
父辈的“教育”,是新中国的猎猎红旗,教育溃败,盲目疮痍;
而今的“教育”,是新世界的澄澈蓝天,需要改革,纵使晴天。
爷爷轻轻地将茶杯放在茶盘上,扣出清脆的声音。
父亲抱走了茶碗,倒掉茶叶,洗去了一晚的清欢。
哥哥依旧精神十足地投入到网络工作中,那份年轻,如同对现实教育的不满与斥责,依旧骄傲着。
屋内灯光昏黄,窗外星光点点。历史,踏一弯凉月来寻我,在今晚,以“教育”的名义,如诗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