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科普】阳光正好,我们一起去户外“捡秋”吧!

发布时间:2024-11-0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初的广东,

早晨和傍晚时分,

微风中开始夹杂着一丝丝凉意,

让人感觉到季节的更迭。

街道两旁的树木,

叶子也渐渐变得不再那么翠绿,

有的开始泛黄,

偶尔飘落一两片落叶,

像是在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

当你走在马路上看到飘落树叶时,

是否也会发出一句“一叶知秋”的感慨?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古以来,

无数文人骚客以笔墨描绘秋天,

往往勾勒出一幅幅悲凉、凄楚、萧索、肃杀的画卷。

那么,秋天何以承载如此之多的“悲”情呢?


一、自然环境

春天和夏天外界环境是生机勃勃的,每个物品都很有生气。秋天就不一样了,秋风萧瑟,万物萧条,这些外在非常荒凉的景色就会影响人的视觉,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的人,更容易受到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文化传统

中国汉字中的“愁”,巧妙地融合了“秋”与“心”两个元素,其中“秋”不仅作为声旁赋予了读音,更作为形旁直观地描绘了草木凋零、由盛转衰的秋日景象,这一季节往往令人心生感伤与惆怅。追溯“愁”字的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倾向于将秋天与内心深处的感伤与忧虑紧密相连,这种对秋天的特有情感认知,并非某一时期或某一人的独特体验,而是历经世代传承与社会互动,逐渐在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生根发芽,成为了一种共有的文化情感。


三、生理机制

季节变化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到情绪状态。随着秋季日照时间的减少,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可能会增加。褪黑素是一种能诱发人睡意的激素,但过度分泌时也会使人意志消沉,产生抑郁不欢的情绪。此外,秋季干燥的气候也可能影响人的情绪稳定。这些生理变化为“悲秋”情绪的产生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然而,今年,

许多网友晒出了自己外出“捡秋”的成果:

自发探索的游览路线、

用落叶坚果制作的手工、

与小动物不期而遇的合影等等……

这似乎让“悲秋感”减轻了不少,

那么,“捡秋”究竟为何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1.缓解压力

“捡秋”能够让人们暂时远离都市的喧嚣,走进大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2. 发现美,感知幸福

“捡秋”鼓励人们关注周围的小事物,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些微小而美好的事物时,便能感知到生活中细微的幸福。

3. 通过参与创作产生积极体验

通过“捡秋”,参与者可以收集各种形状、颜色的落叶和其他自然物品,用来制作手工艺品,如拼贴画、书签或是装饰品等。这个过程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艺术表达,还能增强自我成就感。

4. 生命意义感

“捡秋”可以帮助人们专注于寻找和捡起落叶,这种忘我投入状态很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状态,从而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价值。

毛姆曾说:“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无论是落叶飘零的秋天,

还是鲜花绽放的春季,

这些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似乎都是

为了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奇迹。

在风中飘落的每片落叶背后,

都承载着季节的轮回、岁月的更替,

这是自然界的一首诗。

就在这个秋天,

叫上三两好友,

一起出发去“捡秋”吧!